金秋的陽光溫馨恬靜
金秋的微風和煦輕柔
金秋的藍天白云飄逸
金秋的田野遍地金黃
“和而不同,美美與共。”2020年10月17日到10月18日,我校十位老師北上南昌參加和美課堂第十五屆小學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會,領略了張學偉、羅才軍、吉春亞、魏星、戴建榮、何捷、孫慶博七位教育大師的風采和睿智,享受了一場視覺盛宴!
第一堂課 張學偉老師以《“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課例,拉開了學習的大幕。整個活動開展的緊張有序而又精彩紛呈。名師們充滿智慧、激情高昂、詼諧幽默而又樸實無華的無痕課堂教學及高效點評讓聽課的老師收獲良多。張學偉老師先出示兩組詞語,通過兩組詞語中他們不同的表現,勾勒出人物的顯著區(qū)別,是學生對文中的人物有了整體認識,也借此理清文章的內容,一部分是“回憶”,以對話為主,另一部分是“思考”以敘述為主。詞語教學除了認準字音,理解字義外還應該承擔著其它的任務,這樣的環(huán)節(jié)體現了整合的效果。
羅才軍老師帶來的是古詩《浪淘沙》,羅老師通過多種朗讀形式聯系,課內外層層遞進,向我們傳遞了語言的詩意。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循循善誘語言風趣幽默。這堂課羅老師完美展現出他扎實穩(wěn)重、底蘊渾厚的文學功底。
《讀不完的大書》是名師魏星老師帶來一堂新課。魏老師的教學設計是煞費苦心,了解孩子學習的特點,教學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實在是非常值得學習。魏星老師通過三個板塊:讀懂題目,整體把握——品讀課文,領悟方法——遷移運用,表達感情,環(huán)環(huán)相扣,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探究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愛,同時做到讀中求法——運用文中的描摹方法,表達自己的觀察和感受。這種化繁為簡的方法非常強大,學生也能運用這個語言結構說出其他動植物的特點,進而明白了作者的沉思、遐想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
在他后面的講座中,單元教材整合,語文要素學習的可視化,具體化,都看出魏老師對語文教學的獨到之處,讓我受益匪淺。
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我一千次的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fā)展。” 學習語文的過程,充滿了情感的流動!
戴老師的這堂《三衢道中》,讓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一首好詩該如何去讀,如何去品!戴老師他不僅僅讓孩子讀中品,讀中悟,更是帶領孩子們吟,通過吟唱來感受詩人當時的心情,也讓孩子感受詩歌帶來的語言魅力!同時讓我明白,什么樣的語文課叫詩情畫意!
何捷老師的課寬松和諧,師生之間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構造出了一個民主環(huán)境,每一位學生都能自主并全身心地參與學習,便于激發(fā)學生寫作的情感,這正是課堂教學“以人為本”的重要體現。另外何捷老師的作文課教法新穎別致,總讓孩子們有一種“出其不意”的感覺,總讓聽課者有一種全新的體驗 。何捷老師的課,是生動的“教”與“學”的狀態(tài)描繪。教學中既注重教師教得生動,更注重學生學得生動。教師應精準把握學情,了解教學規(guī)律,合理設計,并在執(zhí)教全過程中調和師生關系,達成生動的教學效果。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把課堂交給學生。
孫慶博老師教學的《圓明園的毀滅》,把愛與恨,美與毀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課堂氛圍營造得非常好。孫老師注重朗讀,在讀中感悟,喚起學生的愛國熱情,惋惜和痛恨之情,使感情得到升華。
結尾
一位位名家大師,如一朵朵綻放的花朵,“和美課堂”匯聚當代語文教育精英,共建實踐研討空間,仰望語文與文化的浩大星空,深耕課程與教學的詩意花園,重建精神與成長的實踐坐標,為新時代語文教育研究寫下新的篇章!
此次教學觀摩,不僅讓我們領略了大師的風采,暢游在知識的海洋里,更讓我們得到了精神的洗禮,感受著觸動心靈的澄澈,傾聽著醍醐灌頂的頓悟……